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,天气日渐寒冷,人体适应能力下降,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,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,提高预防知识水平,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,让大家健康每一天。
一、普通性感冒:
主要表现:咽喉痛、鼻塞和流鼻涕、流眼泪、打喷嚏、轻度发热、头痛和咽痛,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,发病周期短。
二、流行性感冒:
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,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,传染性最强。病毒随打喷嚏、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。
主要表现:起病急骤、高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,全身乏力、鼻塞、咽痛和干咳,少数患者可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:
1.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,注意保暖;
2.增加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;
3.平时多饮水、多吃水果,适当补充维生素C;
4.注意通风,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;
5.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;
6.要注意个人卫生,要勤洗手。
三、水痘
水痘的症状:
1.潜伏期:10-24天,一般为13-21天。
2.前驱期:起病较急,发热、头痛、咽痛及全身不适,也可有低热,此期多为24小时。
3.发疹期:发热一般不高,1——2天后躯干、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,数小时就成水泡,疱疹周围红晕,呈椭圆形,常伴痒感,使患儿烦躁不安。数日后干燥结痂,经1-2周脱落。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,躯干多而四肢少。皮疹分批出现,常在同一部位有(丘疹、疱疹、结痂)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。黏膜如中腔、咽部等,也常见皮疹。预防:除应及时注射水痘疫苗外,还应注意空气流通,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,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。
水痘预防:
1.应做好对传染源(现症病人)的管理。早期隔离,待皮疹全部结痂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能上学,患病期间不要到同学家里串门、玩耍。
2.做好对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,坚持开门开窗,保持室内通风。
3.患者用过的被褥、用具等用太阳光照射、煮沸、84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。
4.注意个人卫生习惯,平时应养成勤洗手、勤换内衣裤、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。
5.加强体育锻炼,适当增加营养,提高人体的防病抵抗力。
6.家长、教师配合每天检查儿童躯干部分有无丘疹、皮疹出现。
四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症状:
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以后,多以发热起病,一般为38℃左右。手足口病轻症患儿早期咳嗽、流鼻涕、流口水的症状,与感冒症状非常相似,有的还伴随恶心呕吐情况。当患儿发烧一到两天后,手、足、臀会开始出现皮疹的情况。当然还有部分患儿不会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,只表现在手、足、臀部位的皮疹,一般病情比较轻。
手足口病预防: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,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。
1.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。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,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。
2.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。室内勤通风换气,洗晒衣物;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。
3.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。对于幼儿的玩具、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、消毒。
4.提高幼儿免疫力。注意食谱的合理性,注重营养搭配;多带孩子出去运动、晒晒太阳;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。
五、麻疹
麻疹症状: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眼膜充血、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,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病人是唯一传染病,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麻疹预防:
1.控制传染源,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。
2.增强免疫力,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。
3.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。
六、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被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,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,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,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,局部疼痛,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,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,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、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。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,以后可逐日减退。全部病程约7-12日,可并发睾丸炎、卵巢炎、脑膜炎等。
预防:
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。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,流行季节注射“麻腮风”疫苗提高免疫力。
温馨提醒:
1.加强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2.加强卫生宣传教育,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。
3.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
4.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。
5.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。
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。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,孩子们都能远离疾病,茁壮成长!